精確時間協議(Precision Time Protocol, PTP) 是由 IEEE 1588 標準定義的時間同步協議,分為 PTPv1(IEEE 1588-2002)和 PTPv2(IEEE 1588-2008)兩個版本。兩者均用於在封包網路(如乙太網路)達到高精度時鐘同步,但因設計目標和技術進展差異,存在顯著不同。以下是詳細比較,涵蓋功能、結構、實務應用等方面。
1. 基本概述與背景
PTPv1 (IEEE 1588-2002)
發布時間: 2002 年。
目標: 為工業自動化、測試與測量等領域提供微秒級同步。
應用: 早期 Dante 音訊網路、工業控制系統。
PTPv2 (IEEE 1588-2008)
發布時間: 2008 年。
目標: 提升精度至亞微秒級,擴張至電信、廣播等高需求應用。
應用: AES67、SMPTE 2110、5G 基站。
差異: PTPv1 是初版,功能較簡單,PTPv2 是升級版,針對更高精度和複雜網路進行優化。
2. 技術規格與功能差異
以下為兩者的核心差異,分類細述:
a. 相容性
PTPv1: 與 PTPv2 不相容,資訊格式和協議細節不同。
PTPv2: 不向後相容 PTPv1,需獨立實現或橋接轉換。
影響: 混合網路需邊界時鐘(如 Studio Technologies Model 5401A)支援雙版本。
b. 資訊類型
PTPv1:
核心資訊:Sync、Follow_Up、Delay_Req、Delay_Resp。
無獨立公告資訊,主時鐘選舉資訊嵌入 Sync 和 Follow_Up。
PTPv2:
新增資訊:Announce(用於主時鐘選舉與屬性廣播)、Pdelay_Req、Pdelay_Resp(點對點延遲測量)。
保留並優化 Sync、Follow_Up、Delay_Req、Delay_Resp。
差異: PTPv2 分離公告功能,提升選舉效率並支援新延遲機制。
c. 時鐘角色
PTPv1:
角色:Master(主時鐘)、Slave(從時鐘)。
不支援中間設備角色。
PTPv2:
角色增加:Grandmaster(主時鐘)、Slave(從時鐘)、Transparent Clock(透明時鐘)、Boundary Clock(邊界時鐘)。
差異: PTPv2 引入透明時鐘(補償網路延遲)和邊界時鐘(分隔時鐘域),加強網路擴張性與精度。
d. 延遲測量機制
PTPv1:
僅支援端到端(End-to-End, E2E)延遲測量,主從設備間直接計算往返延遲。
PTPv2:
支援 E2E 和點對點(Peer-to-Peer, P2P)兩種機制。
P2P 使用 Pdelay 資訊測量相鄰設備間延遲,減少中間層影響。
差異: PTPv2 的 P2P 機制提升精度,尤其在多重跳接式網路(Multi-Hop Network) 中。
e. 同步頻率與間隔
PTPv1:
Sync 資訊間隔固定,預設 2 秒,無法調整。
PTPv2:
Sync 和 Announce 間隔可調整(對數尺度,如 1/4 秒至數秒)。
差異: PTPv2 提供更高靈活性,適應不同應用需求。
f. 網路層與傳輸
PTPv1:
僅支援第 3 層(Layer 3,UDP/IPv4),埠號 319(事件)、320(一般)。
多播地址:224.0.0.107。
PTPv2:
支援第 2 層(Layer 2,乙太網)和第 3 層(UDP/IPv4 或 IPv6)。
多播地址:224.0.1.129(預設),支援單播傳輸。
差異: PTPv2 支援多層協議,適應現代網路並提升效率。
g. 時間域支援
PTPv1:
僅單一時間域(Domain 0),無多時間域功能。
PTPv2:
支援多時間域(0-127),允許網路中多個獨立同步群組。
差異: PTPv2 加強大規模網路管理能力。
h. 精度
PTPv1:
精度通常為微秒級(1-10 μs),受限於簡單結構。
PTPv2:
精度可達亞微秒級(< 1 μs),甚至數十奈秒,受益於硬體支援和新機制。
差異: PTPv2 滿足更高精度需求,如視訊與電信。
i. 最佳主時鐘演算法(BMCA)
PTPv1:
簡單優先級與時鐘品質比較,無獨立 Announce 資訊。
PTPv2:
差異: PTPv2 的 BMCA 更高效且穩定。
3. 比較表

4. 應用場域與影響
PTPv1:
優勢: 結構簡單,部署成本低,適合早期音訊應用(如 Dante)。
應用: Dante 音訊網路(PTPv1 多播 224.0.1.1)、工業控制。
限制: 精度與擴張性不足,難以滿足視訊或電信需求。
PTPv2:
優勢: 高精度、多功能,支援複雜網路與多時間域。
應用: AES67、SMPTE 2110、5G 基地台、Dante AV Ultra。
限制: 需硬體支援,配置較複雜。
5. 實務考量
相容性: PTPv1 和 PTPv2 設備共存需要邊界時鐘轉換。
網路需求: PTPv2 要求交換器支援透明時鐘或 P2P,PTPv1 僅需基本多播支援。
升級建議: 對於高精度應用(如 SMPTE 2110),建議轉向 PTPv2,搭配硬體時間戳記。
總論
PTPv1 是早期簡單協議,適合音訊同步,精度微秒級;PTPv2 是進階版本,支援亞微秒級精度、多時間域與複雜網路,適用於現代視訊與電信。兩者不相容,PTPv2 在功能與效能上全面優於 PTPv1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