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蒂芬史匹柏如何建構戰鬥場景?
即使觸動了受苦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的二次世界大戰老兵,對於D-Day的痛苦記憶,搶救雷恩大兵(Saving Private Ryan)仍被稱為史上最真實描述戰爭的電影之一。那麼,史蒂芬史匹柏是如何精準的捕捉諾曼第(Normandy)登陸的恐怖與混亂、同時又能在故事體(Diegesis)中維持觀眾的認知、引導觀眾呢?Evan Puschak在下面的影片中,清楚的解釋了導演的獨特電影手法。
有很多導演都拍過關於D-Day的電影,但幾乎沒有一個能像史匹柏的1998年搶救雷兒大兵拍得那麼好。當然,用來描述第一個戰爭場面用最多的形容詞,莫過於“寫實(Realistic)”、“真實(Authentic)”、和“身歷其境(Immersive)”, 且確實也是如此。史匹柏用了一些電影技巧,讓觀賞者跟著同盟軍一起身處奧馬哈海灘(Omaha Beach)。透過運用手持攝影機的運鏡(模擬真實二次世界大戰的攝影師)、剪輯、及音效設計等,史匹柏得以創作出戰場上的混亂、慌亂、及迷惑。
“每一個人都能捕捉到混亂
但只有最棒的人才能透徹的捕捉。”
然而,Puschak對於史匹柏的搶救雷恩大兵的戰爭場面,提到很棒的一點:在他們處理拍攝戰爭的混亂時,他們同時也非常協調一致。就如影片中所說,史匹柏對於Shot的選擇極度簡約,在一個鏡頭(Take)中,常包含了寬景(Wide)、中景(Medium)、特寫(Close-Up)、及插入鏡頭(Insert Shot),而每一個Shot從前一個Shot的動作跳躍而至。
這些,再加上他模擬攝影機的技巧,讓觀賞者在觀看此景時,擁有非常獨特且強大的觀賞經驗,到目前為止幾乎沒無人能仿效 — 觀賞者能夠一覽無遺的觀賞戰役,且在情緒上、但非心智上迷亂。就像Puschak所說的,史匹柏巧妙的攝影機運鏡計畫和技巧,能透徹的捕捉混亂。
原文出處:http://goo.gl/zBzKCY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