腳踏實地的 VFX
作者:Mike Seymour
日期:2013年10月8日
知名導演 艾方索柯朗(Alfonso Cuarón)的“地心引力(Gravity)”,可說是今年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電影之一,而其數位製作(“後期 - Post”這樣的字眼,在此並不適用)、電腦生成的影像及視覺特效,主要是由特效指導Tim Webber領軍的Framestore公司所完成。Framestore真的製作出非凡的影片,且不僅只是增強故事而已 – 他們的作品是故事的核心、電影的感情孤立及戲劇性。Fxguide的Mike Seymour和Webber詳談了關於“地心引力”的種種,此外我們也針對一些其他的歷史背景、元素、及電腦控制的裝置等,對此年度最重要的視覺特效電影之一做深入的報導。
除了Framestore在此電影的努力之外,Prime Focus亦是合作夥伴之一,協助立體3D的轉換,(Stereo Conversion),雖然許多數位的素材原本就已經是以立體3D進行算圖,Rising Sun Pictures提供了17個拍攝片段、但以柯朗著名的一鏡到底的拍攝風格,這17個拍攝片段都超過兩分半鐘(後面將詳述)。Nhance也承擔了部分VFX的製作、掃描及LIDAR(雷射測距)則由4DMax負責、XYZ RGB也負責了部分的掃描、臉部掃描由Lightstage負責、而臉部表情捕捉(Facial Mocap)則由Mova負責。
此電影的成功,“製前預覽(Previs)”是很重要的關鍵,它主要由Framestore負責、且與The Third Floor合作。事實上,此一合作導致了The Third Floor London這家公司的成立。此新公司實際上是Framestore與The Third Floor LA所合資創立。The Third Floor London共享這兩家公司的員工、技巧及理念,而最初的總部則位於Framestore的華爾街辦公室。
想像的地心引力
Fxguide第一次訪談Tim Webber是在2006年底,當時他是2007年上映的電影“人類之子(Children of Men)”的VFX總監,該部片的導演也是艾方索柯朗。那時我們討論關於電影中接生的那一場戲。組員必須製作出擬真的數位嬰兒出生的片段,同樣的也是一鏡到底的拍攝,而且是在一個狹小的房間裡。當時,fxguide說“作品讓人印象深刻,那數位嬰兒也許是同類型電影中,至今做的最好的”。該電影的結果非常卓越,但至少它是還在真實的環境中拍攝,而“地心引力”不僅一鏡的時間較長,同時需要大量的數位場景(Digital Set),還要再加上無重力的複雜性。
有關於“人類之子”的原始文章在此http://goo.gl/yCH4b,原始的Podcast則在此http://goo.gl/7IKxI7。
在此之前與無重力(Zero-G)相關的電影中,特別被注意的應該要算是“阿波羅 13(Apollo 13)”了,然而,該電影的導演朗霍華(Ron Howard)的解決方案,並不適合於艾方索柯朗的拍攝風格。Webber說“我認為阿波羅 13,是少數幾部這種體材做的很好之一,他們使用無重力艙(Vomit Comet),在那裡面充其量大約也就只能得到五秒鐘、或稍微長一點點的拍攝片段,然後跳接到近距特寫,演員站在片場木箱(Apple Box)上搖搖晃晃,這樣大約可以有大約十秒鐘的近距特寫,然後再做一點其他什麼的,再多一點拍攝片段。”
“地心引力”製作小組測試過若干系統(後面將細說),最後的解決方案是,有數量不算太多的搭景(Set),然後就是一個用來處理複雜的無重力的LED“燈箱(Light Box)”。演員們、主要就是珊卓布拉克(Sandra Bullock)和喬治庫隆尼(George Clooney),在裡面演出進行拍攝,在箱子裡投射出演員所應該存在的正確環境。因此,如果在演員的左側應該有來自地球的反射光源,那麼在他們身體的該側螢幕,就是一張很大的、由數位控制且位置正確對齊的地球影像。
“地心引力”中的珊卓布拉克。
要讓演員“飛向”攝影機,演員並不需要移動,而是攝影機藉助於Bot&Dolly的IRIS自動機器人攝影機裝置(Robotic Camera Rig)飛向演員。飛行攝影機及由燈箱照明布拉克和庫隆尼的搭配組合,就可以精確的進行兩位主要演員的演出拍攝。但對於他們身穿太空衣的拍攝片段,僅有他們的臉是真實的,其餘如:身體、太空衣、手/腳、環境等部分,都是數位及完全的3D動畫。
(待續…)
Comments